小說 青春文學 中國散文 外國散文 懸疑推理 文學理論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國小說| 中國當代小說| 中國古典小說| 中國近現代小說| 懸疑推理| 科幻小說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國詩歌| 中國古詩詞| 中國現當代詩歌| 外國散文| 中國現當代散文| 中國古代散文 文學理論| 文集| 戲劇| 更多
玄幻/科幻| 懸疑/驚悚| 叛逆/成長| 爆笑/無厘頭| 校園| 港臺青春文學| 外國青春文學 更多
歷史 哲學/宗教 社會科學 政治軍事 傳記 文化 古籍 管理 經濟 成功勵志 法律 語言文字
中國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歷史知識讀物| 史料典籍| 史學理論|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軍事| 中國政治| 國際政治| 外交/國際關系 哲學| 宗教| 美學 哲學知識讀物| 中國古代哲學
歷代帝王| 歷史人物| 科學家| 體育明星| 文學家| 學者| 藝術家| 文娛明星 政治人物| 自傳|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國文化| 中國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論| 文化評述| 神秘現象
心理學| 人類學| 教育| 社會學| 新聞傳播出版| 語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經部| 史類| 子部| 集部
經濟理論| 中國經濟| 國際經濟| 經濟通俗讀物| 保險| 會計| 金融投資 市場營銷| 管理學| 電子商務
成功激勵| 口才演講| 名人勵志| 人際交往| 人生哲學| 心靈修養| 性格習慣 更多
法的理論| 法律法規| 國際法| 經濟法| 更多
中國兒童文學 外國兒童文學 科普讀物 繪本 動漫/卡通 幼兒啟蒙
中國兒童文學| 外國兒童文學| 童話| 小說| 寓言傳說|
動漫/卡通
科普| 百科| 歷史讀物| 生活常識| 益智游戲| 傳統文化
幼兒啟蒙| 少兒英語| 勵志/成長| 藝術課堂
0-2歲| 3-6歲| 7歲及以上
繪畫 書法篆刻 藝術理論 攝影 音樂
繪畫理論| 國畫| 油畫| 素描速寫|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書法理論| 硬筆書法| 字帖| 篆刻
設計| 攝影后期| 攝影教程| 攝影理論| 攝影器材| 數碼攝影| 作品集
影視理論| 影視賞析| 影視制作| 舞臺/戲曲藝術
鋼琴| 吉它| 理論/欣賞| 聲樂| 通俗音樂| 外國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 作曲/指揮
寶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錢幣| 收藏百科| 收藏隨筆| 書畫| 陶瓷| 玉器
藝術理論| 雕塑| 工藝美術| 建筑藝術| 民間藝術| 人體藝術| 藝術類考試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閑
飲食文化| 保健食譜| 家常食譜| 八大菜系| 餐飲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醫保健 常見病| 更多
旅游隨筆| 旅游攻略| 旅游畫冊| 城市自助游| 國內自助游| 國外自助游| 地圖地理 更多
孕產百科| 育兒百科| 更多
美麗妝扮| 兩性關系| 家居休閑| 個人理財
中小學教輔 外語 教材 醫學 計算機 自然科學
語文閱讀| 拓展讀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書 教師用書| 更多
英語讀物| 職業英語| 英語考試| 大學英語| 少兒英語 更多
研究生/本科/專科教材 | 職業技術培訓| 中小學教材|
操作系統/系統開發| 數據庫| 信息安全 程序設計| 電腦雜志| 計算機教材| 計算機考試認證 計算機理論| 計算機體系結構| 家庭與辦公室用書| 企業軟件開發與實施| 人工智能 軟件工程/開發項目管理|
考試|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學| 科普讀物| 醫學| 農林業| 工業技術| 建筑
★榮獲美國普利策獎、英國科普書獎、洛杉磯時報書獎作品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比爾蓋茨特別推薦作品 ★美國公共廣播公司特別推薦圖書 ★2000-2009年度日本受歡迎的50本書之首 ★《中國圖書商報》評“30年具影響力的300本書”之一 ★入選2014年度百道網中國好書榜top10...
本書共分十八章,內容包括導論、人類學的主要流派、人類的進化與人種、人類的生存策略、性與生育、戀愛與婚姻、人類的家庭、親屬關系與宗教、族群與民族、語言與交流等...
本書是一本社會文化評論集,對世紀之交眾多的社會文化現象都作了一些討論。內容包括:面對紛亂的社會心態、文化娛樂生活的夢幻曲、現代生活的雙刃劍等...
二十世紀堪稱女人的世紀,女人在社會,經濟與政治地位上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積極支持婦女參政的斗士卡麗·查普曼·凱特,婦女勞工運動的領袖羅斯·謝內德曼,到具有爭議性的《女性的奧秘》的作者貝蒂·弗里坦,無數女性為自身的解放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電動洗衣機,分娩麻醉,防止產生死亡的磺胺制劑,避孕藥——科技與醫學的發展,使婦女擺托了生理的局限性; 從國會正式批準第十九修正案,確定婦女擁有公民投票權到最高法院對性騷擾
《自由與善:克隆人倫理研究》從自由權利的維度、以思想辯駁詰難的方式審視克隆人技術及其應用的價值合理性依據,揭示克隆人技術研究與應用的社會風險與道德風險,前瞻性地關注克隆人權利問題;反對對克隆人技術研究與應用的絕對性態度,嘗試性提出克隆人技術研究與應用的程序與規范;并通過克隆人技術這一現代科學技術的特殊方面,探究現代性社會人類的自由存在方式...
本書對隱喻了人類的歷史、文化、宗教、心理以及精神世界的復雜活動的各類象征符號系統的語言世界做了破譯與探討...
《二十世紀中國學術論辯書系》是一套熔資料性、思想性、學術性、可讀性于一爐的大型系列書籍,是二十世紀關于中國哲學、歷史、文學、藝術重要學術思想的匯要,共四卷四十冊。本卷為“新時期人與文化的反思”分冊,具體包括了:關于人道主義的論爭、我國文化討論興起的原因及發展過程等方面的內容...
NUL...
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要比西方國家晚近得多,“**”劇痛之后,中國開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進程。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頭十年,思想理論界興起了文化研究和文化比較的熱潮,古今中外的有關文化論著都開始或重版或新出,可是對作為文化理論中*為基礎也是*為關鍵的文化人類學的基本理論,注意的人卻相對比較少。我在讀書的過程中,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讀到羅伯特·F.墨菲的《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引論》(1986年第二版),感覺《文化與社會人類
松茸作為一種新的跨國流通商品, 其產業鏈連接著中國、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松茸世界包括采摘者、科學家、交易者、森林管理者、市場銷售者、消費者等多個行動主體。在這個網絡中, 合作不僅僅存在與人類學家之間、科學家與社會科學家之間、學術界與非學術界之間, 也存在與人與自然界之間。作為一本松茸場域研究的經典合作民族志,本書展現出優選化經濟下人類學研究的新路徑...
劉其偉,臺灣知名人類學家、畫家,以探險和探索原始藝術著名,人稱 “畫壇老頑童”,其一生關注于文化人類學和田野調查,持續出版相關著作。《文化人類學》是他對文化人類學既往研究和實踐所做的扼要整理,同時對“應用人類學”及其未來開拓的分野與學術研究方向,也規劃出了一個概略的前瞻。《文化人類學》中配有大量作者在原始部落進行田野調查時拍攝的珍貴圖片,使得讀者從那些真實而令人感到震撼的圖片中,一窺文化人類學的究竟...
本書從多種角度剖析了在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中國人口所產生的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對策。 正如其他社會問題一樣,如何看待、認識人口問題,歷來有很大的分歧。即使對同一件事,各家的見解也會有所不同。本書的每一章都是一個專題,參加編寫的,雖然都是在這方面研究很有建樹的專家學者在編寫本書時充分尊重作者個人的意見,并沒有要求對同一個問題有統一的結論...
本書收錄八篇于1974—1991年間發表的人類學史論文,主要關注兩位在現代民族志田野工作的發展和人類學學科制度化過程中影響深遠的人物:鮑亞士與馬林諾斯基,并講述作為人類學基本方法的田野工作的興起,及其符碼化與神秘化過程。涉及人類學史的幾個重要主題:人類學的“浪漫原始主義”;人類學與更大的社會政治場域的關聯與沖突;其“科學”志向與獲取“素材”的主觀方式之間的張力,等等。 作者利用諸多不同時間、地點的民族志作家的田野報告及未出版的手稿進
我于民國元年,曾寫一文曰《厚黑學》,此后陸陸續續寫了些文字,十六年匯刻一冊,名曰《宗吾臆談》,中有一文,曰《解決社會問題之我見》。十七年擴大之為一單行本,曰《社會問題之商榷》。近年復有些新感想,乃將歷年所作文字,拆散之,連同新感想,用隨筆體裁,融合寫之,名曰《厚黑叢話》。自民國二十四年八月一日起,每日寫一二段,在成都《華西日報》發表,以約有二萬字為一卷,每兩卷印一單行本,現已寫滿六卷。我本是閑著無事,隨意寫來消遣,究竟寫若干長,寫至何
本書從“城市與人”這個獨特的視角出發,全面探討了中國城市化的歷史進程與現實對策。本書不僅考察了城市與城市化的基本內涵,城市化歷史演進的一般規律和全球化背景下現代中國城市化的發展歷程、特點與難題;而且,重點探討了當代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城市快速發展、社會急劇變革與結構轉型所引發的價值觀念變遷、“城市認同”困境以及“城市異化”現象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并且,從以人為本的維度,通過對城鄉一體化理論的深入分析、制度建設與發展戰略等
本書是戴季陶的《日本論》和蔣百里的《日本人》兩書合一的作品。 《日本論》:戴季陶文筆犀利,從日本皇權、國體到信仰、宗教,從武士、財閥到政黨格局、兩性生活的方方面面縱論日本民族、國家及文化。其視角獨特,觀點新穎,因而本書有“中國人認識日本第一書”之稱。 《日本人》:現代兵學之父蔣百里以職業軍人、戰略家的“專業”視角,辛辣點評日本戰前的政經、軍情和外交走勢,并聯系歐戰的歷史,提出“抗日以國民為本、打持久戰”的軍事理論...
《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風靡美國大學校園,人類學入門必讀。大家手筆,循循善誘,深入淺出。...
《民族學通論(修訂本)》是一部力圖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原則為指導,主要運用國內各民族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的資料,以及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一些有關的研究成果,來闡述民族學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的對象、內容和方法的著作...
《街角社會/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為《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之一,主要是對閑蕩于街頭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狀況、非正式組織的內部結構及活動方式,以及他們與周圍社會的關系加以觀察,并對這一觀察過程、所獲資料及結論的翔實而生動的記述...
《金枝》是現代人類學的奠基之作。自它問世以來,就受到了來自各方的質疑,但它出色地經受了時間的考驗。時至今日,它仍是一部闡述巫術和宗教起源的權威之作。 《金枝》緣起于一個古老的地方習俗:一座神廟的祭司被稱為“森林之王”,卻又能由逃奴擔任,然而其他任何一個逃奴只要能夠折取他日夜守護的一棵樹上的一節樹枝,就有資格與他決斗,就能殺死他則可取而代之。 這個古老習俗的緣起與存在疑點重重,為此,作者目光遍及世界各地,收集了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的豐富
本書以“文化復合性”的概念作為西南地區研究論文的連結,力圖呈現西南地區的人文世界之面貌,從更長時段、以更廣泛的視角對西南地區進行重新審視...
本書為結構主義大師列維—斯特勞斯于1989年至2000年間,在意大利《共和報》所發表的16篇專欄集結,以及發表于1952年的《被處決的圣誕老人》一文。 在這些文章里,列維—斯特勞斯立足當時社會熱點,探討了如圣誕為何“習俗”風靡全球、瘋牛病蔓延廣泛、女性割禮是否侵害人權、親子關系應基于血緣還是親緣等議題,用結構主義和人類學的眼光審視自己身處的時代和社會,反思科學與自然的關系,告訴我們“所謂復雜或先進的社會,與被誤稱為原始或古代的社會,兩
本書分三篇,包括:人類學與發展研究、人類學與發展實踐、世界體系中的發展人類學等...
本書為時運、官運、交易、婚姻、學業、疾病、住宅、出行、生產等各方面提供了參考信息,敘述詳細,還配有大量古風雅致的中國畫,既有極高的信息性、實用性和靈感傳遞功用,也有一定的觀賞性...
“認同”是建立在區分“我”和“他”的基礎之上的,由于區分的邊界總是變動的、多元的i所以就會生產出多種多樣的認同。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就是其中兩個格外引人關注的概念。具有跨國屬性的巴爾虎人是蒙古族最為古老的部落之一。從區域分布看。主要集中茬我國的呼倫貝爾、俄羅斯的布里亞特和蒙古國的東方省。張寶成所著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跨國民族視閾下的巴爾虎蒙古人身份選擇)》從探討巴爾虎蒙古人的身份認同,折射出個體或個體民族如何看待民族與國家的關系
除了繁殖本能以外,我們的愛情和性欲也來自石器時代? 豐滿的胸部可以帶來男人的忠誠,促使他們撫養孩子? 只有當人類是由鳥類演變而來之時,他才在自然本性上是一夫一妻制的? 所有沒有孩子的男人都是自殺候選人或者是潛在的持槍殺人者? 女人喜歡和社會地位高的男人鬧緋聞,因為這種男人可以提供更好的基因? 《愛情,一種草率的感情》連續20周排在德國暢銷書榜前5位,連續61周排在德國暢銷書榜前50位,最好排名是
《過渡禮儀》是早期民俗學家范熱內普的代表作,他在本書中所概述的過渡禮儀是涉及一種地位變化的社會機制,作者通過對此類禮儀三階級之象征意義的分析,已使這一禮儀模式成為研究儀式行為的一個經典概念。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該書基于《胡適全集》中關于女性解放、愛情、婚姻、家庭生活的時論、散文、詩歌總計十多萬字的內容,總結提煉出來的。“女權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有著尖銳對抗的復雜社會矛盾問題,胡適其人,算得上一個溫文爾雅的彬彬君子了,是當時文化界公認的“好人”,可一提及女子問題,胡適這樣一位溫吞君子,也不由得怒不可遏的斥罵、痛心疾首的吶喊。這三十篇文章用語語氣之激昂稱之為胡適的女權宣言亦不為過...
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需要培養一大批具有知識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高等教育責無旁貸地承擔著這一歷史重任。文化素質是知識創新的重要基礎,培養創新能力也是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本卷所輯的演講稿的核心內容是有關知識經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高等教育改革等方面。 ...
《兩性視野》叢書期翼凝聚海內外優秀男女學人,共同在注中國當代文化轉型熱點話題,參與中國城市公民意識建構,引領和批判新進時尚與前沿思潮,用圖文并茂方式展示各階層人之精神走向和文化生存境遇,塑現代城市公平、正義精魂,尤關注女性、環境和弱勢群體生態,與各階層讀者共享高品質思想精華,良愿在兩性關系調整和文化版圖重構中實踐新的人類未來...
手語是聾人的語言,手語對聾人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從手語和聾人社會產生的時候起,手語就對聾人社會產生巨大的作用,隨著聾人社會的發展,手語對聾人社會的影響也愈來愈大。在聾校,手語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工具之一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聾生通過使用規范的手語來達到學習書面語言的目的,是擺在廣大聾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問題。 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聾教育的發展歷史。18世紀中期,聾人在聾教育中起著主導作用,他們大多采用純手語進行教學。而到了1880年,
本書以朝鮮語的形式,全面介紹了中國旅游指南...
本書內容為人文學科與大學教育的統合邏輯、知識對立的格局與大學教育、人的發展與大學教育理念、大學的學科制度變革等...
本書以法文的形式,介紹了中國教育各方面的知識...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在960余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除漢族外,還生活著55個民族。目前銓國少數民族人口有10533多萬,雖然僅占全國人口的8%,但分布的地域很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區占全國陸地面積的64%。 自古以來,中國各少數民族征收漢族始終交錯棲居,親密交往,和睦相處,團結共勉,以共同的勤勞與智慧,開發著祖國的疆土,并創造了大量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優美動人的詩歌、神州傳說、音樂、舞蹈、繪畫等文學藝術作品以及許多科學典籍。產生過不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人類發展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與此同時,中國和國際社會都已認識到中國在解決公平問題及有效推進減貧工作上面臨的危險及挑戰。 公平問題是人類發展的核心。《中國人類發展報告2005》力求為現有的政策討論加入人類發展的視角。報告認為中國的不公平現象已達到了相當程度。這些不公平現象主要體現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性別之間和不同的社會群體之間。 報告認為,為實現具有包容性,公平和可持續性的人類發展,中國需要在醫療衛生、教育、
“中國倫理學說史研究”是20世紀80年代初列入浙江省社會科學研究所的重點課題,該書出版后,在學術界引起了積極反響。作者曾收到數十封海內外學者的來信,北京大學著名教授張岱年先生在信中稱該書為“傳世之作”。國內一些著名學者在重要報刊上發表書評,華師范大學馮契教授在《人民日報》(1989年6月2日)上、中國社會科學院余敦康研究員在《哲學研究》(1986年第3期)上、復旦大學潘富恩教授在《書林》(1986年第3期)雜志上,分別發表了書評。他們
本書全面系統簡潔地介紹了泰寧的自然地理、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2004年5月12-13日,北京大學博士后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了“全國博士后‘中國社會的運行與變遷’學術研討會”。本書是這次研討會的論文結集,內容涉及面廣。 本書是2004年首屆“中國社會的運行與發展”全國文科博士后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它匯集了眾多院校文科博士后研究人員不同視覺、不同領域的新近研究成果,涉及了社會、教育、文化、經濟等眾多領域,它是這些年來,文科博士后研究
《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大辭典》是一部大型專科辭典。共收入我國55個少數民族的有關詞目約25000條。全書共分為五卷:東北、內蒙古地區卷(錫伯族歸入本卷),西南地區卷,中南、東南地區卷,西北地區卷和綜合卷...
藏族,是中國西部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區。云南省的藏族主要聚居在迪慶藏族自治州,少數散居在麗江、貢山等縣,全國藏族人口459萬,今天云南藏族人口約12.8萬。 藏族統一自稱博巴。藏語中博即力博,與漢文獻中的記載吐蕃同音;巴即人之意。聚居在云南西北部的藏族自稱博巴,漢族稱其古宗,納西族稱其古孜,白族稱其各弱,彝族稱其俄祖。不同的他稱都有土地的主人的含義,故有學者認為云南藏族
瑤族,是我國南方的少數民族。全國瑤族人口213萬,分布在廣西,江西、湖南、貴州、云南等省。云南的瑤族,半數以上分布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以富寧、麻栗坡、馬關、廣南四縣較多;此外,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屏邊、金平、河口等縣,到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勐臘縣及思茅地區的景東、江城、墨江等縣都有分布。2000年云南瑤族人口統計為29萬。 瑤族是古代尤人的一支,是九黎三苗后裔,至今瑤族支系中仍有以尤為自稱。瑤是尤的漢語直譯。瑤族支系眾多,
壯族,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之一,全國壯族人口1549萬。云南壯族主要聚居在滇東南的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東與廣西自治區相接,南與越南交界,西鄰紅河州、北連曲靖地區。其它相鄰地區也有少數分布。2000年云南省壯族人口統計為11.4萬。 壯族的自稱和他稱,種類繁多。云南壯族的自稱主要分儂人沙人土僚三大類,每一類雙分不同的支系,支系下又有不同的自稱和他稱。壯族的壯字,史書上原實際情況做僮或撞,1965年以壯為統一族稱。 壯語源
[法]拉封丹 著,[法]多雷 插圖,何如 譯
朱英誕 著
閻連科
周臘生 著
陳楸帆 著
京ICP備09013606號-3京信市監發[2002]122號海淀公安分局備案編號:1101083394
營業執照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出發京批字第直110071